“问题不大”真的安慰我了吗?

“问题不大”真的安慰我了吗?-心理学文章-壹心理
作者:璐璐头上有一朵喵
来源:微信公众号: 奇迹杂货店(ID:zahuodian019)


关注我公众号的朋友们知道,我最近在学习SFBT(焦点解决短期治疗),至于为何选择这个,我在之前的文中有所阐述(我为什么选择SFBT)。


上周,我们学习了SFBT的核心技术之一——一般化。


这个技术的主要作用是:


使当事人觉得自己并不异于常人,不孤单——“多数人遇到你这个问题会很着急”;


将当前面对的问题理解为阶段性,暂时的问题而非永久——“到目前为止,你还没有找到有效的方法,这让你有些沮丧。”;


将一些当事人认为夸张的、决定性的问题调整为合理的程度——“看来,你觉得事情比较严重。”


简单而言,这个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安抚当事人,有助于他理性看待当前问题。


课程贴心地给我们提供了参考的句式,看起来,没有什么难度。于是我们组成二人小组开始模拟练习,随后老师抽一组同学进行演示。


这个案例是一个初中女生,因为和同学处不好关系,导致学习分心,成绩下降。


模拟开始。


扮演来访者的同学说出自己的主要诉求:我是插班生,很想融入新的集体。

扮演咨询师的同学:一个新人要想融入新的集体是比较困难,多数人会遇到这个问题。

来访者:可我已经来了半年了,我感觉还是融不进去,他们在聊天的时候,我过去,他们就不说话了。

咨询师:虽然已经有半年了,但对他们来说你还是新同学呀,这也很正常。

来访者:可有的时候我自己主动和他们说话,他们也不理我。

咨询师:你是感到自己被排挤了吗?

来访者:那倒也不是,就是觉得和他们之间很有隔阂。

咨询师:可能因为你是新来的,大家对你还不熟悉,这个是比较常见的。

来访者:有可能,不过我觉得我来的时间挺久了。


模拟进行到这里,老师喊停,并询问我们针对“一般化”技术的这段模拟有什么问题。


有人表示,虽然咨询师在尽力使用“一般化”技术安抚对方,强调这不是她一个人面对的问题,但好像来访者并不买账,甚至感觉自己的问题被轻视了。


老师点了点头说,“的确如此,我们可以听到在整个对话中,来访者多次强调半年的时间点,这表明来访者认为半年的时间足够长,不应该继续存在这个问题了.”


“感觉咨询师一直在强调:这不是问题;反而来访者一再反驳:这就是问题。看起来,来访者没有得到安慰啊。”有人补充。


老师笑了起来,“你说的没错,我也有这样的感觉,在这次模拟中,咨询师不断地使用一般化技术,但只是按照自己的心意使用,却忽略了来访者的心情。”


可能是我们太专注于这次的技术,却忘了最基础的技术——倾听,老师提醒道。


通过倾听我们可以聚焦在来访者提供的重要信息,更好地理解当事人的认知与情绪。


咨询师想通过“一般化”技术安慰来访者,这是多数人会遇到的问题,但是如果咨询师认真倾听,他就会发现,来访者多次重复半年这个时间,表现了解决问题的急迫——我都来了半年了,不应该再有这类问题了。可惜咨询师一心想使用技术——当然这可能和我们练习的方式有关——没有听到关键信息。老师总结。


我们通常认为如果大多数人会遇到这个问题,这就不是问题,所以通过“一般化”告诉来访者他并不孤单能起到一定作用,但别忘了,承认问题的存在,告诉他,自己没有杞人忧天,也是一种加强来访者内心信念的方式


当自己的问题被正视了,被认真对待了,这个时候来访者也能获得极大的心理安慰。老师继续说。

听到这里,我脑海中忽然闪过一则帖子,前几天在某平台看到一个博主发的心理咨询的体验帖,博主的体验并不好,他说,我明明已经天天失眠,食欲不振,在抑郁的边缘了,咨询师却还和我说没什么事,睡一觉就好。我睡得着还会来找他吗?


学了这一课我明白了几分,我想这个咨询师可能也试图安慰来访者,把问题轻描淡写,但也会让来访者觉得自己不被重视,“我眼里的大问题在你看来是无稽之谈?”来访者不但没有减轻焦虑,反而觉得被冒犯了,如果这是小问题我都解决不了,我是多么无能!难怪来访者会不满。


“这是个小问题,大家都会遇到。”有的时候是安慰,但有的时候却是讽刺。


想来,无论咨询的技术如何改变,最重要的还是倾听,来访者想要解决什么问题,想要获得什么安慰,虽然有一些技术可以引导来访者,但没有倾听,就成了咨询师自以为傲的表演。



0 评论

发表评论